小叶紫檀公众号二维码

非洲“红木”搅了谁的好局

巨大的价差,相似的名称,非洲“红木”一登陆国内家具市场,就预示着一场轩然大波即将在红木家具行业爆发。当国内红木家具价格打着滚地往上涨的时候,非洲“红木”这个“搅局者”的出现,让红木业内的“既得利益”者们大受损失。就像业内专家所说,巨大的利润之争必然产生剧烈地对抗。

“非洲紫檀每立方米1.6万元、非洲黄花梨每立方米1.2万元,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每吨80万元,越南黄花梨每吨60万元。”这是来自某权威红木家具网站的木材报价。虽然都是“紫檀”和“黄花梨”,但是此“黄花梨”非彼“黄花梨”,两个“紫檀”也截然不同。细心人从他们报价单位“立方米”和“吨”的不同就能看出端倪,而从相差数十倍的报价中,普通消费者也能感受到两者的区别。

反对方

非洲“红木”是“李鬼”

“非洲‘红木’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木,是红木市场上的‘李鬼’,”北京劲飞红木卖场的总经理吴新建斩钉截铁地表示。就在十几天前,“忍无可忍”的传统红木企业京城红木第一楼、紫檀第一楼和红木一条街联手对非洲“红木”采取了行动,公示出几十个以假乱真的“红木绰号”,公开表示“红花梨”、“非洲黄花梨”、“非洲檀”是李鬼,打响了红木市场肃清非洲“红木”的第一枪。

在某红木家具市场打“李鬼”现场,工作人员摆出了一个盛满水的大玻璃缸,分别把几种材质的木料投入水中,非洲“红木”因生长年份较短,密度较小浮在水面上,而传统的红木品种则迅速沉入水底,这便成了痛批非洲“红木”最好的武器。

据红木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传统红木企业之所以对非洲“红木”痛下杀手,二者水火难容还是利益使然。自从大批量的非洲“红木”登陆国内市场之始,就让传统红木企业寝食难安。

记者曾关注到京城某红木企业“寸木换寸金”的消息。这家红木家具厂商在卖场里摆出黄澄澄的金条,愿意与消费者同样尺寸的“黄花梨”、“紫檀”木头做交换。商家之所以打出“寸木换寸金”的口号,一方面可以说明传统红木的市场稀缺性,也为红木家具价格的连年翻番提供了坚实的注脚。

正当红木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谁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非洲“红木”大量而强势的介入国内市场。每立方米仅万元左右的价格无异于价格屠夫,让高昂的红木价格上涨步伐变慢,甚至有了下调的趋势。一些红木企业老板坐不住了,一些收藏红木家具的人也坐不住了,囤积红木材料静等升值的人就更不能“坐以待毙”了。

非洲“红木”显然动了特定利益群体的“奶酪”,他们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拿在手里的东西贬值。因此京城数家红木家具市场、业内巨头联合痛打非洲红木这个“李鬼”并非偶然,保护既得利益决不会手软。

支持方

把非洲“红木”写入国家标准

广东台山市的大江镇与中山市的大涌镇是集中使用非洲“红木”的两个地区,大涌镇还得到了中国红木家具专业生产镇的名号。可是随着传统红木资源的几近枯竭,许多红木家具厂商都到了“断炊”的边缘。

非洲“红木”的出现使这些厂家找到了出路。大涌镇一些企业认为,这些非洲进口的花梨木、非洲紫檀等木材,在纹理、颜色和硬度上与传统意义上产地为东南亚的名贵木材非常接近,制作的家具也很漂亮。大涌镇的家具企业选择非洲木材作为原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里有170多家家具生产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如果不扩大树种,这些企业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境地。

“我们希望能把非洲‘红木’写入国家标准,”广东中山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负责人表示。以广东中山市大涌镇为代表的古典家具企业呼吁,应尽快修订现行的红木标准,扩大原料的种类。他们透露,中国家具协会委托中山传统家具商会已经草拟完成了一份新的标准。

对此,元亨利红木家具公司总裁杨波则表示出截然相反的态度:“这对全国的广大消费者来说,是极大的伤害。如此一来,因为他们手里的红木家具就大量贬值了。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标准是绝对不能扩大的。如果标准扩大,那将造成红木市场的混乱。”

支持修改国家红木标准的专家认为,传统红木资源现已濒临枯竭,如果不及时修订规则不仅不利于资源的保护,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大量使用非洲红木的家具厂商们当然也是新标准的最大受益者,都希望通过新标准为自己争得一个“名分”,毕竟“李鬼”的称谓让人不太舒服。

正反双方“对抗”仍在继续

记者查阅了现行国家红木标准,该标准公布于2001年,标准载明红木只是一个国内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名称。标准写明,红木的识别和区分,主要在于简便实用的宏观特征:如密度、结构、材色和纹理等为依据。支持修改标准的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传统红木资源的稀缺,按照“与时俱进”的原理,修改国家标准,加入这些非洲“红木”作为有益的补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据专门从事从非洲进口木材的企业透露,一些非洲国家已经开始禁止原木出口。虽然非洲“红木”的市场价值还远远不能和传统红木相比,但这些木材同样属于稀缺资源,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有增值的空间。进入国内市场两年以来,价格也已经翻了一番。

而广东中山市红木家具研发中心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希望红木家具行业从重材质,转向重工艺,重产品的创新。一件好的家具要以4个字为标准,第一是神、第二是艺、第三是材、第四是韵。可见材料并不是最重要的。然而,真正能够消费得起海南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的毕竟是少数,无视这种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这个行业难免会陷入一种畸形发展的境地。”

一些大量使用非洲红木的厂商一致认为,之所以广受消费者与业内同行痛斥,是因为以非洲红木“鱼目混珠”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必须逾越的“障碍”,明码实价是非洲红木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必要前提。

一方面,传统红木家具的拥趸者们在固守着红木家具是少数人使用的奢侈品的理念;而另一方面,“轻材料重工艺”的厂商们,也会继续使用非洲低价“红木”打造大众消费得起的红木家具。

相信一段时间内,双方围绕红木的“标准之争”还将继续。

是“红木”还是“家具”?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对于今天人们谈到红木家具就必然谈“小叶紫檀”、“黄花梨”感到非常不舒服。在他的眼中,红木家具是一种承载了历史文化的艺术品,也是实用品。但今天,买它的人并不都是喜欢它的人,“许多人盯着它的价格,就像看股票一样。”

红木是一个非常“中国”的概念,在树种的分类中,并没有一种或者一类树被称为红木。“只有变成家具后,它才能被称为红木,这是一个文化概念。”陈宝光说。很少有人能说清中国一年的红木家具产量有多少,实际上这个概念就很模糊。在陈宝光的眼中,“红木家具”是特指用中国传统家具工艺生产出来的一类产品,它当然包括那些昂贵的珍稀木材加工的家具,也包括其他的种类。而在那些最顶级的卖家眼中,所谓红木家具只包括4种最珍稀的木材,即黄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老鸡翅木做的家具。购买者根据它的原料稀罕程度和重量来衡量它的价值,这和玉石购买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说,陈宝光等传统文化捍卫者眼中看到的是“家具”,而“炒家”眼中看到的是“红木”,虽然他们都将之称为“红木家具”,但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红木”取代“家具”成为一个炒作概念之后,大量的热钱涌向这个不大的市场。在今天,红木的原料严重依赖印度和非洲,因此,这些地区的政策变动对红木家具价格影响极大。而炒家在上下游的介入和囤积居奇,放大了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北京是红木家具的最主要的销售城市,在2007年,红木家具的价格波动主要体现在北京和广东,而中国的另一个大城市上海波动幅度很小,充分显示了北京炒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明清三大贡木

【小叶紫檀】

学名檀香紫檀,稀有木材,为紫檀中精品,以印度小叶紫檀最优,其静穆沉古任何木材无法比拟。

【黄花梨】

学名降香黄檀,黄花梨为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以心材呈黄褐色者为好。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犀角质感。其纹理行云流水、色泽不静不喧者,被视作上乘佳品。

【红酸枝】

中国北方称之为“老红木”,两广称之为“酸枝”,《国家红木标准》定为“红酸枝”。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且光泽耐久,淳厚含蓄。

本文网址:http://www.yawanju.com/edu/news/147.htm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