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中国红木市场“秀发”观其真
中国林业产业
在2007年“中国(温州)国际奢侈品展”上,一套由北京元亨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制作的海南黄花梨家具的售价高达6800万元,相当于展会上一辆劳斯莱斯、一辆兰博基尼、一辆法拉利和两架私人飞机价格的总和,令世人震惊。它使世人重新感受到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的高责遗风和超值光辉,其后所引发的投资收藏古典红木家具的热潮如火如荼,至今愈演愈烈。
红木产业链条长,涉及林业、建筑、家居、文化、收藏等多个领域,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红木产业对林业经营、木质建材和古玩收藏等产业有显著的带动效应,有利于加速相关产业发展。然而作为珍稀材种,红木制品在饱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其存在的市场弊端也日渐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近年来,红木的收藏价值被迅速放大,高端家具市场_片“红”潮涌动,投资者对红木制品趋之若鹜,红木“热”持续升温。然而随着红木家具价格的飆升,一度引发红木“乱”,红木市场的非理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产业发展的步幅和节奏,不利于红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分析红木产业发展潜在规律,挖掘红木产业潜力,探寻产业发展的阳光大道,不仅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红木市场秩序,对红木产业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红酸枝是红木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材质之一,从红木及红酸枝入手分析产业发展情况,探析“红”潮涌动现象,并集智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红木产业长远发展而非红极一时,有助于红木产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红木产业:朝阳市场别样红
红木是指紫檀属、黄擅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符合国家标准(GB/T18107-2000)规定的必备条件的木材。此外,上述5属中国家标准未列入的其他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符合国家标准的也可称为红木。红木资源稀缺、珍贵,根据我国国情及资源现状与产业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像红木这样的资源性极强的木制品进口,并对木制家具进口实施了零关税的政策。
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主要红木有紫擅、黑酸枝、红酸枝、花梨木、香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鸡翅木类等品种。
我国红木企业地域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广西凭徉,福建仙游,广东深圳和大涌,浙江东阳和义乌,山东淄博,江苏苏州和南京,河北廊坊和北京等地。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国红木行业生产企业超过1万家,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从业人员约80万人。仅浙江东阳,2011年红木相关企业就多达1400余家,其中产值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就达80家,东阳地区红木相关企业已经拥有了15个自主名牌,行业从业人数达10万人,年产值超过50亿元。
提到“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和“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就不得不提到广东大涌。大涌镇是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尽管大涌红木家具产业起步于1979年,产业发展仅仅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大涌业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和现代化的红木产业集群。目前,大涌有红木生产和加工企业500余家,红木产业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
价格“井喷”难掩市场乱象
红木制品因具有资源稀缺且短期难以再生、艺术欣赏性和实用性并重、传统文化内涵浓郁、保值增值的效应稳定明显等特点,被投资者所青睐。近年来,政府连续出台政策,加强对房地产调控,同时调整了银行储蓄利息,并采取系列措施防止经济过热以及遏制通货膨胀。在经济环境大背景下,红木市场投资开始分散,大量资金投入、大批购买名贵木材、甚至直接投资建厂斥资干万甚至过亿元的新生企业层出不穷,新品牌、新企业不断涌现。据调查统计,1998年北京市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不足10家,连同外地在京销售的企业也仅有不到30家,而到2011年,该数字已经激增到了2000余家。
随着红木制品供销两旺的态势发展,红木制品消费者群体持续扩大,红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行业整合加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前红酸枝的价格是每吨1.5万元,目前均价已涨到每吨9万〜10万元,5年价格上涨了近6倍;2007年,小叶紫檀的售价为每吨15万~20万元,随着黄花梨逐步消失,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小叶紫擅价格涨到每吨120万~150万元,价格翻了近10倍。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无法直接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红木原材料产地进口原材料,只能从国内木材供应商处采购木材,其价格要远远高于红木原材料产地的木材价格。为了获得短期利益,不少家庭式作坊和中小企业使用少量的资金采购原材料,甚至生产制作含有大量白皮的红木制品,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低。
红木家具暴涨暴跌,与消费者的认知有关。许多人因为缺乏红木方面的知识,常常被误导,进行盲目投资。近几年来,红木家具消费开始趋向理性化,除了用料,更多人开始注重红木家具的实用性与工艺性。同时,随着中国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红木家具品牌的美誉度也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重要参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红木家具企业,一方面不得不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具艺术感的红木家具用品,另一方面也必须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创新,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宏观趋势,利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红木制品企业都采用经销商代理品牌建点销售的形式,也有部分采用厂家直营或参股的形式。少部分企业也在尝试改变渠道运营模式,减少经销商,通过增开直营店、电子商务等模式直走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但是,现阶段来看,直营店更多的担当着产品展示的功能,并且能测试产品的市场反应。同时,由于红木制品贵重,消费者一般会看到产品之后才会购买,有的消费者甚至到厂家进行直接采购。这就决定了现阶段还是需要在卖场钽织下,企业与经销商携手来开拓市场。
当然,红木产业也存在发展瓶颈,主要是资源短缺、技工短缺、产品成本上涨、行业事件频发等。红木产业的规范和发展,国内外珍责的红木木材资源的栽培与开发利用等,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更需要行业协会组织行业调研、标准制订、品牌培育、技术培训、向主管部门反应行业发展需要,才能真正将珍贵资源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使我国红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繁荣市场切记“酸甜”有度:
红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黄擅属。因其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气,故称之为酸枝。我国北方称之为“老红木”,广东、广西等省(区)称之为“酸枝”,红酸枝主要产于印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红酸枝木的材质有所不同,心材材色有深有浅,材色约分为偏红色系和偏褐色系。偏红色系的红酸枝木心材新切面柠檬红、红褐至紫红褐、常带明显黑色条纹,主要产地为中南半岛。心材材色也是有深有浅,色浅的偏黄色,纹理较直;偏褐色的红酸枝木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色,常带黑褐或栗褐色细条纹,产于东南亚。
目前,市场上的红酸枝来源繁杂,市场价格持续上扬,调好红酸枝市场的“甜酸度”对整个红木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红酸枝主要来源于东南亚,现在逐渐转向中美洲、南美洲及非洲。在中国传统家具用材中,红酸枝的产地多为泰国、東埔寨、越南、老挝等国家。目前,泰国红酸枝在市场上已经十分少见,老挝红酸枝因色泽沉稳、材质油润细密而最受人喜爱,但其材料供应情况也不容乐观。笔者在几个大型红酸枝材料批发市场走访发现,70%〜80%的红酸枝料都是树头、树根和经处理正材后的边皮次料,正材、大料所占的比例非常少,红酸枝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据调查,现国内约有1万余家仿古家具企业,若其中有1/3的企业使用老红酸枝来制作仿古家具,按照每家企业每年耗用50吨~100吨的用量来计算,每年所需进口的老红酸枝材料要达到15万~30万吨。而红酸枝的原料供应远远满足不了3000多家企业对老红酸枝的需求。这种供应与需求的失衡,造成材料供应紧张,市场行情持续上扬。
近年来,由于红酸技木材砍伐严重,大料老料迅速减少,红酸枝价格也飞快攀升。目前长度1.5米、直径0.15米~0.2米的A级原木每吨价格已达到6万〜7.5万元;长度2米、直径0.2米的AAA级原木每吨价格在12万~14万元,红酸枝的价格还根据材料的完整度有所增减。
红木制品因具有资源稀缺且短期难以再生、艺术欣赏性和实用性并重'传统文化内涵浓郁、保值增值的效应稳定明显等特点’被投资者所青睐。
由于红木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缺乏对红木的足够了解,红酸枝家具在市场上直接反映出两种情况:一方面红酸技家具一技独秀,另一方面价格坚挺。“一枝独秀”的情况使得内行的红木买家、藏家因为体量不足,缺少比对而丧失购买兴趣,而价格坚挺使得产品交易机会变少,销售周期变长,运营成本增加,继而对高端红木的品牌商造成压力。
数百年来,红酸枝在“红木家族”中具有独特地位,其在红木文化沿袭中,作为黄花梨和小叶擅替代材的符号化身份。根据目前我国红木原材料市场行情可以预见,如果不加以保护,若干年后,即便是在红酸枝原产地老挝,红酸枝也会像黄花梨一样稀有。据有关数据显示,仅仅在仙游市场一天消耗的大红酸枝就约达3000吨,由于其目前价格和黄花梨、小叶紫擅比仍然有较大距离,未来几年红酸枝的升值比例将是最大的。从长远来看,购买和收藏红酸枝家具制品前景极好。
“永葆青春”才是长久之计:
尽管红木原料市场出现冷清迹象,但大红酸枝价格反而有所上涨。
虽然不少红木产业城频繁出现换铺、缩小经营面积的现象,但红木产品与材料的整体市场价格并未出现大的波动。红酸枝市场价格未受到市场影响,价格依然坚挺,归根结底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红酸枝产量大、有宽大的材幅、颜色花纹美丽、材质优良、是上等的好木材,可以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类型、款式的红木古典家具,也适宜制作装饰工艺品,乐器,雕刻等,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同时,红酸枝同属于高档红木,与大叶紫擅、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齐名,红酸枝一直被公认为高档红木家具的代表。由于红酸枝的密度和比重与紫檀的差别并不大,资源同样有限,因此红酸枝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目前,一般的紫擅价格为每吨30万元,黄花梨价格为每吨60万元;红酸枝的价格是黄花梨的1/5-1/4。
中国明代高级家具所用木材大多以黄花梨和紫擅为主,到了清代,以上两类木料逐渐稀少,红酸技木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黄花梨、紫檀的代用品,备受当时上流社会的推崇。现在小叶紫擅和黄花梨已经进入奢侈品行列,材料价格要再大涨很难。不少人现在都买原材料压箱,不轻易用于制作红木产品,这使曾经被忽略的红酸枝一跃成为“当红明星”。
尽管红酸枝现在“一枝独秀”出尽了风头,但要想“青春常驻”却着实不易。若是拥有大量红酸枝原料,进行生产加工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做法。与知名品牌的红木企业合作,一方负责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一方负责提供成熟的技术工人及销售渠道,短期内实现共赢将不是梦想。尽管红酸枝“金贵”,但要想做出好的红酸枝家具产品也实非易事,从产品质量上提升广品档次也是加速红木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红木制品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选材,选材不当不仅会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珍贵的资源无可挽回的浪费。出精品、出高端产品的关键就在于选材得当,什么材料可以适合加工什么器件或部件,哪几种材料相互搭配才可协调一致,都值得红木相关企业研究。在选材中还要特别注意树根部位结瘤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木瘤有特殊的纹理和色泽,是制作高端制品难得的原料。但有的企业却忽视了选材这一环节,把木瘤作为废料扔掉。有的则将长有美丽花纹的木瘤直接锯开作为加工桌腿、侧板等不重要的构件的原料,实在是暴殄天物。由此可见,红木选材对红木制品的优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木制品质量问题还突出表现在木材干燥的环节上。红木树种的木材密度大、硬度高,水分在木材中的移动阻力较大,不易干燥,红木制品变形走样、板面开裂大都由于干燥环节没有处理好。因此,应当把木材的干燥作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干燥技术和设备,保证干燥这一重要的环节不出问题。此外,要积极推动计算机设计、计算机拼板及数控加工技术在红木制品制造业中的应用。
尽管红木制品加工需要一定的手工操作,但也要特别注意实行手工加工的机械化。从长远来看,红木制品的生产将逐步摆脱手工生产,实行机械化。有的企业为了使红木制品表面能够产生包浆的效果,不惜雇佣专人每天用手不停地在物件表面摩挲,这样的工作没有经年累月的时日是不能完成的,而利用机械完成这一工作并非没有可能。
由于红木制品在选材和加工中需要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所以加工红木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极低,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加工剩余物。这些加工剩余物也是极其珍贵的资源,但很多加工企业却将之随便遗弃,造成了极大的原料浪费。要积极开发诸如小摆饰、把玩件等新产品。积极发展小材小料的加工技术,充分利用红木制品加工剩余物这一宝贵的资源,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使红木原材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