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用材中“紫檀”最为珍贵,一些做工精巧、厚重凝华的紫檀家具的价格一路走高。2015年6月6日,北京保利春拍“清乾隆御制紫檀掐丝珐琅蓝地百宝嵌四季花卉屏风”拍得30,475,000人民币,创下今年紫檀家具交易记录。紫檀家具的价格不断攀升说明了其市场前景的广阔,沉穆稳重的特性及其深蕴的文化内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作为中国家具的一颗明珠,以其耀眼的光芒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个夺目的亮点。
清乾隆
御制紫檀掐丝珐琅蓝地百宝嵌四季花卉屏风
LOT号:6413
高201×42.5×8cm;扇厚3.7cm
法国诺曼底外交官家族旧藏
成交价:3047.5万元
拍卖时间:2015年6月6日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
拍卖专场:清乾隆御制紫檀百宝嵌屏风
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清乾隆御制紫檀蓝地百宝嵌花卉及嵌珐琅八条屏,八扇成堂,钩钮连接。边框精选上等紫檀木制就,色泽深沉静穆,包浆莹润醇厚。围屏为五抹式,每扇立材与横枨组成框架镶入花板。
每扇可分为三部分,顶部绦环板、下部绦环板、亮脚处均饰以珐琅,螭龙云蝠,姿态各异。裙板紫檀铲地雕“博古”主题纹饰,背面雕夔龙纹。雕刻技法纯熟,温文尔雅。中部为屏心,一面紫檀螭龙压框,以嵌装蓝地花鸟百宝嵌屏条,在蓝色漆地上,以白玉、翡翠、玛瑙、象牙等珍贵材料,镶嵌出四季花卉。其间彩蝶轻舞、飞鸟穿梭,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景。画面构图疏朗清丽,色彩绚烂夺目。画意清新娴雅,曼妙生动。另一面为金丝楠雕云蝠万代,寓意祥瑞。围屏足部均镶装铜套。整屏用料名贵,雕工精良,刚柔并济,众艺并施,相得益彰,非皇家不能为之。
此类风格大量出现在乾隆皇帝晚年为自己精心设计的归政养老之地宁寿宫花园中,凝聚了乾隆帝个人的好尚和审美,是乾隆皇帝所向往的文人士大夫的精巧雅致生活的理想和希冀仁寿康乐的精神寄托。其设计和制作充分体现着乾隆帝“三分在匠人,七分在主人”的理念,乃乾隆一朝雕刻、镶嵌、錾铜、珐琅等手工艺水平的集大成者,并且打破了内府造办处各作的分工,合众力于一器,且突破了器物的界限,把工艺铺陈到室内空间中。
清乾隆
紫檀御题诗佛龛奉铜鎏金菩萨像
LOT号:6380
龛长41.2×36.3×79cm;佛高28.5cm
胡惠春先生旧藏
成交价:1495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
拍卖专场:无无明——明清宫廷佛堂秘境
佛龛紫檀质,四方亭造型,须弥座。四角立鎏金柱,四周环以封板,此种封板形式称为“毗卢帽”(僧帽)。亭顶有五鎏金塔,顶壁四面开光内及帽四面外壁雕番莲纹,下檐透雕云蝠纹。亭内有一小阁,阁四壁中开光,框边雕云龙纹,头戴五叶宝冠的鎏金菩萨双手结说法印端坐其中,身后背板描金题:“卅二之相,八十种好。与佛无差,方便权巧。弥陀灌顶,足踏瑞莲。堂堂独立,法尔如然。万有之母,调御丈夫。执一以求,去道远乎。宝冠若华,天衣似镜。内外色空,光光相印。本愿不离,沛然甘露。即今众生,无一不度。御制大士相赞。臣于敏中敬书”。后随“臣于敏中”篆书方印,“尘光日月”篆书方印。阁外四角柱上描金刻云龙纹,左右两柱各饰一条鎏金龙,身体卷曲,攀缠柱上,围栏透雕花卉纹。
此佛龛造型别致,把木雕和铜雕工艺巧妙结合,尽显皇家气派。佛龛在清宫佛堂中占有显要位置,也是官式建筑和宗教建筑造型的缩影,因此每个细节均设计严谨,如屋顶的式样、装饰纹样等,都一一有严格规定,其中以“三塔龛”和“五塔龛”最具清宫特色,结合了汉藏两地的典型建筑,顶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欢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
据乾隆造龛档案中记载,乾隆中晚期开始频繁出现“西洋式龛”的记载,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装饰上使用了“西番莲纹”、“西番葡纹”、“西番花草纹”等,营造出浓郁的西洋情调,本件正合其记叙。
清十八世纪
紫檀镶大理石罗汉床
LOT号:19
205x118x92cm
美国西海岸贵族旧藏,1930年代购自上海
成交价:146.9万英镑
拍卖时间:2015年11月11日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拍卖专场:欧洲私人收藏:古典中国家具
清代家具,实用美观,两者兼具,本罗汉床正为佳例。大理石纹理变化自然,映衬紫檀亮泽如丝,相得益彰。床足及床架光素无纹饰,仅于内侧刻雅淡浅浮雕,尽展木材优质。紫檀木床甚为难得,皆因木材珍贵,故本品应属曾显赫皇族所有。
大理石板初时镶嵌于木框之内,或称「石画」,最早流行于明朝,深受文士珍重,主要製自云南大理石材。天然石纹隐有山水之意,置于文人书室,或点缀亭台楼阁,皆为合宜。本罗汉床镶大理石,亦属良配,文人聚首,谈天论道、书画挥毫之余,观赏石纹,更添灵感。
清宫旧藏一例,饰十一块大理石板,大理石两面可见,现藏于北京,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明清家具(下)》,香港,2002年,图版13。清代流行于主框内镶嵌大理石作饰,清代宫廷绘画《雍正行乐图册》,描绘雍正帝斜卧于床榻之上,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宫廷绘画》,香港,1996年,图版16,页108;此外,《月曼清游图册》描绘众女赏画,背景包括一镶大理石床,该画为清宫旧称,现存于北京,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明清风俗画》,香港,2008年,图版47.11。
罗汉床特色为三面围子,后发展为左右围板略矮,床板高低起伏宛如宝座之式样。罗汉床日间为榻,晚间为床,转换简便,兼且既可独坐,亦能款客,构思灵巧。元代陈元靓《事林广记》木刻版画《打双陆图》,绘两打双陆者同坐于榻上,榻形与本品相近。
本床式样臻于明朝,前述画中床榻部份支架,不复见于明朝以降,围子分布更为精细,均称典雅。王世襄论述,低背床之中,以三面围子最为普遍,左右围板略小;次之为五幅围板,背面三板,左右各一;亦有七板式样,背板三面,左右各二,本品属后者,罕见于明代,清朝中期开始较为普遍,详见《ConnoissuershipofChineseFurniture.MingandEarlyQingDynasties》,卷1,香港,1990年,页77-78。
清乾隆
御制紫檀重檐庑殿顶三间式大佛龛
LOT号:7359
长122cm;宽55cm;高100cm
成交价:1288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
拍卖专场:禹贡——十周年古董珍玩之夜
明清之际,出于绥抚蒙藏、庇佑国祚、祈福延年等需求,历代帝王对藏传佛教均推崇有加。特别是清代康雍干时期,北京、承德、五台山、呼和浩特等地大兴土木营建藏传佛寺,大量御制造像、佛具随之应运而生,充分体现出清代鼎盛时期杰出的艺术与文化成就。惜岁月流转,留存至今的木质佛具已属凤毛麟角,且多藏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处,现身于拍卖市场者近年仅此一例。与其稀缺性相应,本佛龛特殊的贺寿用途、地位尊崇的认看供奉上师,以及穷极手段的精工制作,共同构成了其非凡的历史、艺术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