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仓院藏有唐代紫檀棋盘、衣架和琵琶等物。下图是唐代的紫檀琵琶,至今保存完好。可以看到其制作极其精致,丰满华丽的图案布满了琵琶的两面。据说花纹镶嵌使用了珍珠、龟甲以及琥珀等。
在唐诗中也可以看到关于紫檀琵琶的文字。如《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孟浩然《凉州词》就有:“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另外,《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张籍《宫词》:“黄金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卷五百五十二,李宣古《杜司空席上赋》:“觱篥调清银象管,琵琶声亮紫檀槽。”卷七百三十五和凝《宫词》:“金鸾双立紫檀槽暖殿无风韵自高。”卷三十六,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红妆齐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条。”槽是指琵琶上架弦部分。可以看到,唐代用紫檀制作乐器比较常见的。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七•兵考十,提到另一种檀木做的琴槽:“唐天宝中,宦者白秀正使西蜀回,献双凤琵琶。以逻娑檀为槽,以龙香柏为拨,润若圭璧,有金缕红纹蹙成双凤。贵妃每自奏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如云外,殆不类人间。诸王贵主,竞为贵妃琵琶弟子。”唐玄宗天宝年间,宦官白秀正从四川带回来一把双凤琵琶。逻娑是吐蕃旧称,指西藏地区。琵琶的琴槽是用逻娑檀制作,琴身上有如同玉质的纹理若隐若现。
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卷四有记载:“开成中,贵家以紫檀心,瑞龙脑为棋子。”838年前后,富贵人家有用紫檀和樟木做棋子的。不过《云仙杂记》有可能是后人伪托唐人的名字所著。
日本正仓院还藏有一只唐代小叶紫檀棋盘。唐代木器留存至今,而且保存如此完好的相当罕见。据记录,该棋盘尺寸为长一尺八寸,阔一尺二分,高五寸六分。
这种棋盘的样式很符合唐代家具的特征,我们可以在敦煌壁画上见到造型类似的家具器物。壶门为莲花形的矮榻在整个唐代的敦煌壁画中都可以看到。
唐代还使用紫檀木制作书画的轴头,但不知是否为紫檀。唐代张彦远著《法术要录》卷二:“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自此以下,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悉旃檀轴。”
据《本草纲目》,旃檀就是檀木,中国古代常将檀木按色彩分为白、黄、紫三种,紫檀也称为“紫旃檀”,也有讹称为“紫真檀”的,云南有将紫檀称赤檀的。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二:“《北史》曰:天竺国,去代三万一千五百里。城东三百里有拔赖城,城中出黄金,白真檀、赤檀、石密。”说明唐代以前也有将紫檀称为赤檀的。
作为比较,将其他唐代关于檀木的记载录于此,可以知道中国古人以色为木材命名的习惯。如白檀也是唐代常用的贵重木材,常作香料用。《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七•南蛮》:“堕婆登国,贞观二十一年,其王遣使献古贝、象牙、白檀。”《全唐诗》卷三百零二,王建《宫词》:“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五弦。”卷八百三十九,齐己《东林作寄金陵知己》:“泉滴胜清磐,松香掩白檀。”卷八百四十五,齐己《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