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由于原材料名軎、制作工艺精良、蕴含东方古典文化韵味,一直受到众多收藏家的青睐。尽管红木家具价格昂贵,但因其保值性稳定,收藏价值高,独特的设计,精细的做工,优良的材质以及红木本身的色、香、质、纹特性和环保优美等元素,使红木家具的“收藏热”依然逐步升温。
作为目前家具行业中最珍贵的高档商品一红木家具,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独特的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相兼并以示豪华。让更多的成功人士购买红木家具成为财富地的象征,成为一种追求自然享受的时尚风。
中国红木家具起源于明清两朝。长江下游的苏州地区以制作黄花梨家具驰名中外,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岭南地区的广州一带和清朝皇家造办处是清式红木家具的发祥地,清代红木家具继承发扬了明代明式红木家具的传统工艺。中国红木家具也称明;零红木家具。红木家具的经典在于它是一种艺术、文化与实用价値兼容的产物,由于材质的稀缺、年限的久远、文化的沉淀,红木家具的价值将越来越不菲,
成为继字画、珠宝玉器、古籍善本、青铜器之后,最具收藏价值的东西。
读书三境界,是湳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咋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僬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红木收藏的三重境界如同读书三境界一般,是古今之收藏家必经的三重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寸于红木的收藏,考验的是收藏者对于知识、政策和趣味的把握。古人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观察,要“阅红木无数”;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考置红木的价值究竟几何。
如果说红木是硬木中的极品,海南黄花梨则是极品中的极品,更为珍贵。海南黄花梨是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它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也适合镏嵌,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适中、不易变形等特点,特別适宜制作榫卯,所以它是饑佳的木料选择。由于海南黄花梨树稀少,在上世纪前半叶国家禁止采伐,只有小根的木材可以作为药材经营,这样就变得异常稀少。经过王世襄先生编写《明式家具研究》一书的考证和实地考察,花梨专家王永真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因此海南黄花梨的身价也就倍增。
中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植木始于东汉末期。崔豹《古今注》有己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明代(公元1368~1644)紫檀为皇家所重视。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七次下西洋,沟通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暹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这对中国庞大的统治集团来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楣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戥止到明末清初,当时世界所;^紫榷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權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擅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并驾齐驱,小叶紫檀为紫檀中的精品,常言“十榴九空”,其珍责程度不言而喻。
老挝红酸枝学名紫榆藤,红酸枝开锯时,木材散发一种辛香,闻之有酸辛味。老挝红酸枝一般为赤红色或深红色,在空气中氧化可呈暗红色。其木质坚而重,结构细腻、油质重,可沉于水。它木纹质朴美观,优雅清新,有深褐色或黑色直丝状条纹。老挝红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有“千年紫檀,,百年酸枝”之说,数百年才可成材使用,彰显价值珍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僬悴”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将漂泊异乡的落魄之感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红木收藏正是需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执著的信念。这也是红木收藏需要历经的第二重境界。
高端的红木家具讲究“形、材、艺”兼备,工艺和造型是判断红木家具是否有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所以,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市场上红木制品很多,但真正的精品,则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材质要好,要是“真材大料”。因为,只有那些优良的材质,才具有较硬的木质、漂壳的纹理,才能满足收藏以及进一步升值的条件。其二,设计比例要合理,只有那些真正有感染力的设计,才能诞生打动人心的精美艺术品。不管是红木艺术品还星红木家具,设计都是重中之重。其三,工艺水平一定要过关。所以在选购红木家具时,一方面要注意原材料是否是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其制作工艺,不要盲目追求原材料的稀缺性。少了精湛工艺的红木家具也算不上品。
吕阳作为一个红木收藏爱好者,他第一次接触明清古典家具是在爷爷的家中,吕阳小时候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每逢假期便一起去乡下老宅看望爷爷奶奶,在他印象中记得最消楚的是爷爷中堂的布置,正中挂着一幅松鹤、群山的巨幅画卷,两边配上对联,那时候的吕阳识字不多,对于对联的内容并不清楚,几年后再去老宅的时候画卷已经破损不堪,字迹也无从辨认了,画卷下方紧挨着墙放着一个拐子纹翘头案,在案子的一边摆放着香烛和纸张,以供重要场合、年终祭祀的时候使用,案几的前面紧挨着放着一张八仙桌。束腰、牙板,四角上雕刻很精美,八仙桌上面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八仙桌的两旁摆着两把太师椅。每次回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爷爷戴着老花镜,叼着长长的烟斗坐在其中一把太师椅上,这把太师椅通常是家中长辈才能坐的,象征身份地位。传说中关于“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坐、上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的故事,其中的上坐恐怕指的就是这把太师椅,而好茶就是八仙桌上的好茶了。儿时的记忆对吕阳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他现在收藏红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为南宋著名词
人辛弃疾所作,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境界或哲理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消逝或忘却,同时代表了红木收藏的最髙境界。
在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中,对红木家具的理解范围主要集中在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这几种木材制作的红木家具不仅是用来陈设使用,而且可当作财富积累和传世收藏的手段。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财富观。黄花梨、紫檀、红酸枝这类材质为什么价格髙涨并广受追捧的原因,是因为它的价值得到了历史的检验和市场的一致认同。衡量木材的价值走向,要注重一点,那就是这种木材是否对应和代表了传统家具的一种经典形式。例如,黄花梨对应的是明式的文人家具。明式家具造型简洁,这就要求做这种家
具的材质本身具有审美性、可欣赏性,这样材质炫美而造型简洁,才可以相互补充,才能耐看。而小叶紫檀对应了清代宫廷家具的一种文化。紫檀的纹理隐而不现,纤维细密油韧,适宜于雕花,可以表现人工的奇巧繁美,色泽的沉穆庄严也衬托了皇家的威仪,所以说紫檀对应的是清宫室的一种文化。红酸枝色泽红润,吉祥富丽,因此成为广式家具最好的载体,对应的是广式家具的文化。这些材料和家具风格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互补呼应的关系,被历史和世界所公认,因此具有极髙的价值。
收藏红木要历经三大境界。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髙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珍爱到收藏、由收藏变投资,经过了三重境界,红木收藏正当时。